国内外对结束新冠紧急状态达成共识,疫情真的消失了吗?
核心提要:
1. 3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指出,我们在等待世卫宣布新冠疫情终结,已经不是大流行,而变成了地方性流行疾病,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存在长新冠的现象。就在当天,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结束新冠疫情全国紧急状态的法案。3月10日、11日,美国、澳大利先后宣布取消中国旅客入境核酸检测。世界各国、各地区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放松,全球性的疫情已快速进入收尾阶段。
2. 全球新冠病毒发病和死亡率已下降到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如果今年内新冠病毒不出现致死率高的突变株,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在10月后发生,规模会较小,致死率会较低。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出现新冠大暴发后短时间内甲流暴发的现象,要对两者做好区分。
3. 预计世界卫生组织可能在今年5或6月结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未来仍要制定针对疫情的长期规划,首先要把紧急科学证据应用于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治疗,优先发展疫苗和药物硏发,引进成功的科技创新成果。此外还要提高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水平,各部门、医疗系统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已结束了吗?美参院通过法案结束美国新冠紧急状态,我们是否还需要再第打四针、第五针新冠疫苗?
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场主题为“终结新冠大流行”的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高福称:“我们在等待世界卫生组织来宣布新冠疫情终结,已经不是大流行,而是变成了地方性流行疾病。”
他还提醒:“目前根据中国的数据,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存在长新冠的现象。长新冠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事实就是事实,这才是科学。”所谓长新冠,通俗地理解就是新冠后遗症。另外,未来可能还需要再打第四针、第五针新冠疫苗。
就在当天, 美国参议院以68票支持、23票反对通过了结束新冠疫情全国紧急状态的法案,尽管拜登反对在5月前提前结束该状态,但白宫表示拜登会签署该法案。据美国政府此前发布的政策声明,拜登在今年1月已告知国会,关于新冠疫情的国家紧急状态和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措施将延长至5月11日,届时会一并取消。现在看来,参议院的法案,有可能使美国结束新冠紧急状态这一时间提前。
3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广州出席2023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时表示:人类已经全面建立起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我们离走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间节点应该为时不远。
似乎国内外在短时间内,对于结束新冠紧急状态,有了共识。
而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似乎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3月10日,美国、澳大利亚先后宣布取消中国旅客入境核酸检测。至此,包括韩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多国宣布取消入境核酸检测。稍早前,美国加州宣布新冠(COVID-19)疫情紧急状态于2月28日正式结束,4月3日起,医护人员不再需要佩戴口罩或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在包括医院、紧急护理中心、牙科、医师诊所在内的医疗场所工作。
在国内宣布“乙类乙管”两个多月后,澳门、香港宣布3月撤销维持了两年多、长达950多天的口罩令。我国台湾地区则于2月20日松绑口罩令。这三地同时还规定“医疗照护、公共运输”两大指定场所仍强制戴口罩。
在亚洲,韩国则于1月30日、新加坡2月13日、日本3月13日起放宽戴口罩相关规定,民众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佩戴。
▎图/3月10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停止搜集和报告新冠疫情数据。这意味着,这个曾经为人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形势提供了很大帮助的机构,以及该机构最为知名的新冠疫情世界地图,将成为历史。
全球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发病和死亡已下降到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各国已在制订退出时间表与“后疫情机制”。新冠三年多来,全世界共计报告6.81亿新冠感染病人,占全球人口的8.57%。共计报告死亡681万例,三年平均病死率是0.999%。
2022年全世界新冠发病高峰在1月25日,七日平均每天342万新冠感染者。截至2023年3月6日,七日平均每天13.16万(131644)。
2022年全世界新冠死亡高峰在2月12日,七日平均每天10789新冠死亡者。据世卫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3月27日,全球报告新冠阳性病例80874例,死亡为511例。目前全世界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呈稳定下降趋势,居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目前的新冠流行疫情现况和趋势,也处在下降通道。据报道目前国内在一些地方甲型流感暴发流行,这个现象值得注意。希望能够认真调查,把流感暴发和可能的新冠暴发以及混杂暴发能够严格区分开来,这样可以针对性地提高预防和控制效果。
关于什么时候会有新冠第二波疫情,按照最近柳叶刀杂志发表一篇系统回顾(Meta-analysis)文章,发现感染一次新冠后,对于重症和死亡的保护至少可持续10个月以上。感染一次后所获得的免疫力,针对再次感染、症状程度和重症的保护水平,可能与接种2剂mRNA疫苗所提供的保护水平一样持久。考虑到国内这次暴发特征(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达80%),因人群的群体免疫可能业已形成,如果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在今年内不出现致死率高的突变株的话,第二波新冠疫情是有可能在今年十月左右发生。第二波疫情规模会比较小,病毒致死率会比较低。
从现在开始的窗口期内,要认真做好准备,包括加强接种有针对性的有效疫苗,储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扩展医院床位和重症监护室,同时加强社区医疗网和家庭医生系统,把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形成新冠病毒和其他新发传染病的有力的防御系统。
▎图/1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其个人微博发文时指出,这波疫情已经使中国约80%的人感染过冠病。3月8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根据中疾控公布的上一周全国疫情监测情况,全国每天检测出的新冠核酸阳性还有万余例,这说明新冠疫情仍在发生,只是处于局部、散在、低水平。如果疫情完全过去和终止,感染人数会降到很低的水平,即虽有病例发生,但已经低到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或感受不到它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图/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同年3月11日,世卫认定COVID-19为大流行病。至今已三年近1000多天,世卫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仍未准备好宣布紧急情况已经结束。
结束新冠大流行紧急状况并不意味新冠疫情结束。新冠病毒依然存在,还会在人群继续小范围传播,导致发病和死亡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共存”并非“躺平”,预防和治疗措施应该跟上,来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把新冠流行控制在较低的地方病水平。从整体层面来说,应该制定预防控制目前新冠疫情以及应对未来新冠(或者其他新发传染病)大流行疫情的长期规划,并使该规划可以持续发展。
首先是要把紧急科学证据应用于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治疗。要优先发展疫苗和药物硏发,引进成功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世界各国联手,着力疫苗和药物科学研发和商品化生产能力,使得在新发疫情发生之际,能在最短时间内,研发出针对病因的高质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优先创建疫苗和药物临床试验的科研医疗队伍和临床试验的现场,使新型疫苗和药物能快速进入临床试验,并很快运用到人群,以有效控制疫情。
▎图/2021年8月,国务院应对新冠联防机制公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国内在疫情期间均按此口罩指南执行。目前实行“乙类乙管”后,对此口罩指南并无修订。
要提高对目前疫情的监测和对将来疫情的预警水平,可以通过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感染率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国内人群的免疫水平。研发对新冠和流感的快速诊断技术,同次测试则可区分新冠和流感。
疾病控制局、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系统在应对新发传染病中,应该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以有效的协调方式,把预防和治疗作为抗疫的主线。促进和加强全民保健网和家庭医生系统,增加病床和重症监护病房,以预防和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